全站搜索 消防物联网 智慧消防 视频专区 产品分类菜单

聚焦两会|关于应急消防 代表委员们这样说!

力安科技浏览00

(1)全国人大代表张晓:建议将消防设施纳入老旧小区改造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嘉城建设集团副董事长、常务副总经理张晓日前在接受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议将消防设施纳入老旧小区改造,使老旧小区改造既能提升群众的幸福感,更能提高群众的安全感。

   张晓表示,大部分老旧小区普遍没有正规物业公司开展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往往只存在垃圾清理、水电管理等最基础的服务。而且,居住人群大部分为老年人,消防安全意识不高,自主逃生能力不强,一旦发生火灾易造成人员伤亡。

  2020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到“十四五”期末,各地结合实际,力争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

  为此,张晓建议,各地在制定老旧小区改造方案时,同步将消防安全纳入设计和改造范围,主要包括消防车道划线、消火栓建设、灭火器智慧烟感等消防设施配置、防盗网开设逃生窗、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充电设施建设等。

  此外,张晓还建议,将每年11月9日设立为“中国消防节”;将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荣誉体系建设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构建完善消防救援荣誉体系,制作并颁授具有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时代特色的勋章、奖章、纪念章。

  (2)、全国政协委员心澄法师:推进寺院安全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

  为推进寺院安全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心澄法师建议,一、强化宣传教育。认真组织开展安全主题宣讲活动,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深刻理解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深入排查隐患。重点组织开展宗教活动场所消防、建筑安全大排查。开展安全隐患有奖举报,强化群防群治,进一步引进第三方专业机构参与宗教活动场所安全巡查检查,开展自查自纠。

  三、全力督促整改。结合安全检查情况,及时制定整改计划,建立隐患清单、责任清单,采取一场所一清单,限期整改到位,并制定落实后续监管措施,强化宗教活动场所属地管理责任落实。

  四、注重建章立制。建立健全宗教活动场所安全管理制度,推广“三自主两公开一承诺”(即自主评估风险、自主检查安全、自主整改隐患,向社会公开安全责任人、管理人承诺本场所不存在突出风险)。

  五、强化动态监管。逐步推进宗教活动场所建立信息化系统和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将宗教活动场所火灾监控、温度传感、烟雾监测、电力智能、燃气报警、房屋结构等纳入城市大数据管理、火灾监测预警预报平台或消防物联网监控系统,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实现对宗教活动场所安全的动态监测、风险评估、智能分析和精准治理,着力推动宗教事务管理信息化、规范化

定制化智慧消防首图

  (3)、政协委员杨军:建议提升高层民建消防安全

  根据杨军的调研,目前高层民建的消防安全主要有以下薄弱环节:

  一是消防责任落实仍有缺位。《消防法》对各部门权责要求较为宏观,对查处涉及消防违法行为的职责划分较为笼统;部分社区尚未建立消防安全组织,应急能力弱;部分物业消防业务不熟悉,监管能力差。

  二是消防设施和控制系统形同虚设。不少高层民用建筑竣工验收时对消防设施检查比较严格,一旦验收合格投入使用后就处于无专人值守管理、无设施监控运转的状态,甚至被挪作他用。

  三是安全隐患突出。消防通道被占用现象比较普遍;消防设施维保机制不完善,专项维修资金不足;一些老旧房屋电气线路存在安全隐患。四是安全素质有待提高。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和技能培训不够经常,居民消防安全防范意识薄弱,高层逃生装备和应急自救技能缺乏。

  基于此,杨军建议:

  一、健全完善安全责任体系。按照“责权同步、管治同频”思路,出台高层住宅物业消防安全管理办法,厘清辖区政府、住建、公安、城市管理、消防和物业管理职责,建立责任追究机制。推动行业部门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严格落实定期抽查、分析研判、教育培训、责任告知和督导问责等工作制度,建立信息共享、联查联办机制。深化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结合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动乡镇街道明确承担辖区消防安全管理职责。发改、市场监管、财政、人社、人民银行以及消防等部门,出台消防安全领域信用管理办法,将单位及个人消防安全承诺、行政处罚等情形纳入消防安全信息归集范畴,拓展治理手段。

  二、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十四五”专项规划编制,研究出台消防队站建设五年规划,将消防设施建设、电气线路改造等纳入老旧小区改造,配备高层建筑消防装备。发改、自然资源和规划、住建、财政等部门,按职责承担市政消火栓规划、建设和维修保养等任务,凡新建、改建道路同步规划建设消火栓,严格落实《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进一步规范施工许可、质监、安监等手续,强化消防工程全过程服务。推广老旧高层建筑安装简易喷淋装置、应急广播以及独立式可燃气体探测器、无线手动报警、无线声光警报等设施,提升火灾防范水平。

  三、开展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对照设计标准和竣工验收条件进行专项检查,弥补设施、系统、专人防控短板。设立专项改造基金,把无物业、无开发建设单位、消防设施不完备的高层建筑纳入改造范围。住建部门督促指导物业服务企业落实消防管理职责,没有物业和管理单位的,指导其聘请物业服务企业。将高层建筑消防预警系统接入城市物联网消防远程监控中心,加强消防安全动态监管。深化“打通生命通道”专项治理,抓好发布通告、划线管理、组织清理、执法整治、约谈警示、宣传曝光、熟悉演练等措施;建立消防车通道管理信息共享、移送抄告、联合查处和征信管理等长效机制。加强电气火灾隐患排查,集中整治私拉电线、违规和超负荷用电等问题。

  四、全面提升公民消防安全素质。将消防安全教育纳入普法教育、国民素质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范畴,将“消防进军训”等纳入年度课程计划。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开设消防专栏,加强在重点时段、重要栏目和重点版面的宣传力度。建立行业部门、街道、公安派出所、基层网格员的培训机制,培养一批消防安全的“明白人”“守护人”。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利用信息平台,高频次发送消防提醒,提升全民消防安全意识。配备高层建筑逃生装置装备,提高居民自救能力。

  (4)、全国人大代表姜卫东:关于加强消防救援力量和网络体系建设的建议

  我国消防救援队伍自2018年10月开始,通过边转制、边应急、边建设,已成长为应急救援的主力军和“国家队”。转隶两年来,消防救援队伍针对重特大灾害事故建立分级预警响应、区域联勤联战等机制,并与大型企业开展特种装备、救援物资应急调用协作,初步构建了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救援体系,在营救和疏散遇险群众、抢救保护人民财产、排查消除隐患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消防救援保障机制不健全、力量薄弱、装备能力不强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消防救援工作的高质量开展,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消防救援存在的突出问题

  1.消防救援力量薄弱。目前,消防救援部门承担着防火监督检查、组织教育、作战训练、火灾调查、宣传教育等职能,人员少、任务重,现有大队建制数及消防指战员编制数与承担的日益繁重的灭火救援任务不匹配。我国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总规模19.2万人,占全国人口的0.137‰,与发达国家(1‰)以及发展中国家(0.3‰-0.5‰)相比差距较大。同时,全国仍有256个县(市、旗)、39个城市城区、612个国家和省级政府批准设立的经济开发区及产业园尚未组建消防救援站;全国4.1万个乡镇有八成以上未配置专业消防力量。

  2.职业保障机制不健全。在和平时期,消防救援工作是最危险的行业。当前,消防救援人员政策保障与高强度、高风险的职业特点不匹配,在同等劳动时间和强度的情况下,消防救援与其它行业相比,在工资待遇和优抚政策方面优势不明显。一些地方政府对“准现役”和“平移军队政策”理解不到位,改革配套政策不能有效落实,如子女入学、住房、医疗、养老、家属随队、抚恤优待方面等政策落实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消防指战员职业荣誉感和干事创业积极性。

  3.专业救援能力有待提升。消防救援队伍转隶后需向“一专多能”转变,承担着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如山林火灾扑救、地震救援、水域救援、交通事故等灾害事故救援同样需要消防救援队伍承担。同时,与新承担的“全灾种”“大应急”综合性救援职能相比,在消防车辆装备保障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和不足,尤其是森林灭火装备、水域救援装备、地震救援装备短缺。

  二、建议

  1.扩大救援力量整体规模。一是对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进行扩编,建设区域性应急救援中心及应急物资储备库,增配“高、精、尖”应急救援装备,壮大“国家队”“主力军”力量。二是鉴于“国家队”有限的编制难以满足基层消防工作的需要,有关部门针对政府专职消防员出台待遇保障、优抚优待、退出机制等政策,提升社会认同,提升政府专职消防员荣誉感,壮大政府专职消防员力量。

  2.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拓展和发动乡镇、村和企业民兵组织、志愿者队伍等社会资源,发挥消防宣传、预防教育和险情早期隐患排除、控制以及前期准备、配合救援作用。建立社会救援装备(如洒水车、吸污车、工程机械等)台账,纳入消防救援部门统一调度管理,并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搭建起专业队伍和社会力量共同预防、联动救援、快速处置的网络体系。

  3.进一步健全职业保障机制。从国家层面出台相关政策,破解人员管理、职业荣誉、保障机制等瓶颈性问题;明确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的性质、地位和人员身份属性,完善各级干部职务职级与公务员队伍相互衔接的有关政策,明确队伍行政级别,明确行政干部、技术干部与地方公务员对应职级,明确消防员退出安置规定;完善转岗机制,因年龄偏大等原因不适合在应急系统工作的及时调整到政府部门等其他岗位。落实消防员子女入学、住房、医疗、养老、家属随队、抚恤优待等政策,出台消防员招录配套法规,完善消防员入职、退出刚性约束机制,健全荣誉表彰、经费补助等激励政策。

  4.推动应急救援能力转型升级。放宽消防车辆装备生产市场准入条件,让更多有条件的企业参与消防车辆装备的生产、制造,实现消防救援装备的“国产化”。在扎实推进传统训练科目普训的基础上,拓展地震救援、水域救援、山林火灾扑救等新领域训练科目,并使之成为消防救援队伍训练的常态;创新开展省外、中外消防体技能竞赛等活动,不断拓展训练的深度广度,更新提升训练理念与作战本领。通过联战联训、大范围交流任职锻炼、厂家嵌入研学、骨干实装带教等方式,培养作战指挥人才、新型作战力量人才。

  (5)、全国人大代表王士岭:开展消防法执法检查,完善消防安全责任制

  “消防安全与个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是消防领域的基本法,对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等具有重要作用,有必要对其实施情况进行监督。”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兰田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士岭带来了关于开展消防法执法检查的建议。

  王士岭表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致灾因素明显增多,火灾防控面临新的挑战。然而,一些地区、部门、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不到位,公共消防安全基础建设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消防安全保障能力不能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公众消防安全意识不适应现代社会管理要求等问题突出。因此,开展消防法执法检查很有必要。

  (6)、全国政协委员张利荣:把中央企业应急救援力量纳入国家应急体系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中央企业的主责主业是生产经营、科技研发等,因此参与应急救援时,多是临时抽调人员,力量比较分散。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安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安全环保部部长张利荣表示:“如果能把这股力量融合建设好,让应急救援成为中央企业分内之事,那么,中央企业将成为突发事件应对的重要力量,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

  张利荣认为,中央企业作为各行业领域的“领头羊”“排头兵”,在本行业领域突发事件应急救援中有自己的优势,能够在救援设备、物资运送等方面发挥自己的专长,把中央企业应急救援力量纳入国家应急体系,有利于合理配置应急资源。

  (7)、 全国人大代表张春生:在安全生产方面,国企尤其要作表率

  去年全国两会上,张春生提出了关于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监控危化品运输的相关建议。建议提出后,受到相关部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建议得到有效办理,使张春生进一步关注危化品安全。今年全国两会,张春生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和调研成果,带来了关于危化品安全管理方面的建议。

  “作为一家石化企业,我们深知安全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命脉。”张春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只有加强化工过程全要素安全管理,才能化“危”为安,确保安全生产,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8)、 全国政协委员郑鈜:加快发展安全产业,进一步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水平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各领域如何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实现两者之间的正向互动,是当前亟须思考的重要问题。”郑鈜说。

  他认为,安全产业能为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救援领域以及其他与公共安全相关的各领域,提供专业的技术、产品和服务,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安全产业具备很强的社会保障和生产消费价值,具有安全和发展双重属性,应当成为我国未来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

  另外,很多组织及个人的相关提案同样也囊括了消防应急安全的因素,比如,民建中央为全国两会准备了《关于加快推进化工园区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的提案,建议加快推进化工园区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助力化工产业安全转型升级。该提案指出,2020年以来,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事故总量明显下降,但风险隐患仍然很多,监管压力依然很大。特别是化工园区,安全监管对象点多面广、过程连续、动态变化,仅仅依靠传统的人工监管方式难以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的有效安全管理。因此,亟待加强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而该领域的信息化建设,自然也包括了相应的消防应急的建设内容。

(9)、全国政协委员唐诚青:建议完善消防救援设施,保护宫观寺庙文物

  宫观寺庙类文物安全形势严峻,建议有关部门落实文物安全经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健全宫观寺庙文物安全培训员、巡逻员,完善消防设施,确保消防救援通道通畅,加强宫观寺庙文物保护。”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道教协会会长唐诚青在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上呼吁。

(10)、全国人大代表罗振:建议打通消防生命通道,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罗振建议,将打通消防生命通道工程同步纳入城市建设、老旧小区改造,甚至新农村建设。

(11)、全国人大代表许沛:加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 有效提升基层应急管理

  各地编制管理部门应整合现有资源,加强乡镇(街道)应急管理站所建设,明确基层应急管理机构性质和建设用地、经费、人员编制等

(12)、全国政协委员刘伟:建议推动人工智能与应急管理深度融合

 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担负着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习总书记曾指出要适应科技信息化发展大势,以信息化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提高监测预警能力、监管执法能力、辅助指挥决策能力、救援实战能力和社会动员能力。

  全国政协委员、佳都科技集团董事长刘伟说,自2018年应急管理部组建以来,我国的应急管理信息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信息化系统也发挥了应有作用,大大增强了公共安全保障能力。但因起步较晚,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应急监测预警能力有待提高,“重补救、轻预防”的着眼点导致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停留在事件发生后的应急处置与救援层面,事前预防工作不足。应急现场处置能力有待提升,因应急事件的不确定性,难免出现对应急现场情况掌握不够全面、对事故灾害预估不准等问题。应急管理数据壁垒亟需打通,应急管理部门没有形成与公安交管、交通运输、市场监管等单位的数据对接,应用模型数据来源单一,数据挖掘程度不深。

  刘伟认为,需要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推动应急管理创新和动力变革。促使视频智能分析、大数据和深度学习等AI人工智能技术与应急管理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等过程业务相融合,为预防风险、排除隐患和应对事故提供重要科技支撑,提高应急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和抵御各种灾害的能力。

关键词: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产品Recommended products

推荐文章Recommended Article

展开更多
1
点击联系客服咨询!咨询电话:0371-6131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