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索 消防物联网 智慧消防 视频专区 产品分类菜单

“密室逃脱”类场所,消防安全管理方案

今日消防浏览00

  《太原台骀山滑世界农林生态游乐园有限公司“10·1”重大火灾事故调查报告》中的冰雕馆,当发生断电时,如同一个密室逃脱类场所;当发生火灾时,如何成功“逃脱”,与其消防安全管理直接相关。

  目前,密室逃脱类场所的行业主管部门是谁?行业监管部门都有谁?值得文旅部门关注。

  以下为正文

  摘要:“密室逃脱”类场所悄然成为年轻人中流行的娱乐方式,然而大部分“密室逃脱”类场所具有火灾荷载大、环境封闭不易疏散、消防设施设置不符合标准、消防安全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存在着不少消防安全隐患,为人员逃生和火灾扑救造成不便。笔者结合工作情况和调研结果,从制定消防安全管理标准、明确监管主体、创新监管模式等方面提出了“密室逃脱”类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建议,以此提高该类场所的火灾防控能力。

  关键词:“密室逃脱”类场所;火灾危险性;安全疏散;消防安全管理

  1 引言

  近几年,“密室逃脱”类场所悄然兴起,由于其具有较大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已经成为年轻人中流行的娱乐方式。为了使玩家有惊险刺激、充满挑战的游戏体验,大多“密室逃脱”场所存在空间狭小密闭、疏散通道不畅通等安全问题,为紧急情况下人员疏散埋下隐患。2019年1月4日,当地时间下午5点左右,波兰一家密室逃脱场所发生火灾,致5人死亡1人受伤。如何加强此类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采用必要措施避免悲剧再次发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密室逃脱”类场所,消防安全管理

  2 “密室逃脱”类场所火灾危险性

  “密室逃脱”类场所大多分布在繁华地段的写字楼和商圈内,有的甚至为吸引学生,设置在学校附近的居民楼里。该类场所通常由数个封闭的“密室”组成,游戏前,玩家必须将手机等电子产品寄存,进入“密室”后,只能通过对讲机与工作人员联系。在规定的游戏时间内,玩家要通过房间内的线索,找到所需的信息和密码,解开锁具或者打开房门,进入下一游戏密室直至最终“逃出”。笔者实地调研发现,“密室逃脱”类场所经营者大多只重视游戏场景布置如何吸引玩家,未将消防安全放在首位。

  2.1可燃物较多,火灾荷载大

  密室会根据不同的游戏主题进行布置,室内装修材料和场景搭建道具主要以木质材料、塑料制品、布绸丝带等可燃物品为主,加之每个分隔空间狭小,甚至会将一个房间竖向分隔为两三层,导致单位空间内可燃物较多,增加了密室的火灾荷载。同时,部分密室为营造游戏氛围,使用大量灯光和用电设备,而电气线路通常直接敷设在可燃材料上,也加大了发生火灾的几率。

  2.2防火分隔不彻底,易造成火势蔓延

  “密室逃脱”类场所通常采用石膏板、木板等材料进行不同房间的分隔,有的通过搭建的夹层将不同的房间相连,内部也未采取有效防火分隔措施,一旦发生火灾,火势会迅速蔓延至整个场所。而“密室逃生”类场所大多租用写字楼、商场或者居民住宅,由于未与其他区域进行有效防火分隔,发生火灾后,会严重威胁其他区域的安全。

  2.3疏散条件差,人员疏散困难

  游戏密室均为封闭空间,紧急情况下玩家无法自行打开房门疏散,而工作人员也难以在最短时间内开门引导疏散,部分恐怖主题的游戏会给玩家带上手铐脚镣,发生紧急情况时没有工作人员的帮助,玩家几乎无法逃生。加之设计者为了烘托游戏氛围,密室内通常光线昏暗,即使没有烟气和火焰的影响也难以顺利疏散。部分密室為了增加游戏难度,被隔成竖向的两层甚至三层,需要通过木质爬梯或者绳索软梯上下攀爬,一旦发生火灾被困于其中,无异于身陷绝境。即使逃出密室,有的场所内疏散通道也极为狭窄,难以保证人员正常疏散,暗藏着严重的安全隐患。为不影响游戏整体效果,密室大多未设置“禁止吸烟”、“安全疏散逃生示意图”等提示,有的密室甚至没有配置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灭火器和逃生面具等基本消防设施器材。

  2.4消防设施设置不合理

  “密室逃脱”类场所通过横向和竖向的分隔,改造为数个狭小的空间,原本的消防设施无法满足改造后每个空间的防火灭火需求,一方面装修时会遮挡或拆除原有的消防设施,另一方面空间分隔造成了消防设施的盲区。“密室”都是封闭的无窗房间,大多未设置排烟系统,即使原本设有排烟系统,也会因空间分隔影响排烟效果,而房间内的可燃物在火灾发生时会释放大量有毒烟气,致密室内的玩家很快中毒窒息。波兰“密室逃脱”火灾案例中丧生的5名少女,便是被困在二楼的一间屋子,因烟气导致窒息死亡。

  2.5消防安全管理不到位

  玩家进入密室开始游戏后,与工作人员的联系方式只有对讲机,但时常会存在通讯信号不畅或者工作人员不能及时回复等情况。部分“密室逃脱”场所为低成本经营,道具设备容易损坏,玩家在使用这些道具设备时可能会被真的“困住”,昆明市一女子在游戏过程中,戴在手腕上的手铐因锁芯损坏,无法打开,只得打电话求助消防队。由于缺少相关部门的监管,大多密室场所未制定相应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等,密室工作人员未经消防安全培训,不能应对火灾等突发情况,难以引导玩家进行安全疏散。

  3 “密室逃脱”类场所消防安全管理现状

  目前国内尚未制定统一的“密室逃脱”类场所的建设和管理标准,各省市只能根据本地“密室逃脱”类场所发展规模、经营类型和隐患排查等因素,有针对性的开展安全管理工作。2019年1月,太原市迎泽区消防大队、公安派出所、区安监局、街办联合对某商圈18家“密室逃脱”类场所开展隐患排查,临时查封11家,限期整改隐患7家。2019年7月,南昌市房管局、西湖区街办、西湖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等7个部门联合执法,查封了24家“密室逃脱”类场所。

  笔者咨询当地文化和旅游局、市场监管局、体育局等部门,“密室逃脱”类场所均不在本部门的监管范围内。消防部门对“密室逃脱”类场所投入使用、营业前的消防安全检查以及日常消防安全管理也存在无章可依的问题,该类场所若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规定设计,规范对设置楼层、安全疏散、厅室面积的具体要求会对密室功能布置、游戏体验有一定影响。但若仅按照一般公共场所的要求设计,因为该类场所特殊功能设置导致人员疏散难度大,设计要求偏低也会在安全疏散、内部装修、消防设施设置等方面形成先天性的安全隐患。

  4 “密室逃脱”类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建议

  鉴于“密室逃脱”类场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消防安全管理现状,笔者认为,此类场所可依据《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GA654-2006)的规定,按照公共娱乐场所的要求加强对“密室逃脱”类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

  4.1 制定消防安全管理标准

  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便于操作的“密室逃脱”类场所的建设和消防安全管理标准,使“密室逃脱”类场所经营者和监管部门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标准应当符合“密室逃脱”场所的实际情况,标准过高,单位难以实现,不利于隐患的整改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标准过低,则起不到消防安全管理作用。

  4.1.1平面布置及防火分隔

  设置“密室逃脱”类场所的建筑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密室逃脱”类场所不应设置在居住建筑内,设置在公共建筑内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楼板和2.00h的防火隔墙与其他部位分隔。“密室逃脱”类场所内应合理划分功能分区,不同主题之间、同一主题内贯穿设置的密室之间均应采用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的防火隔墙进行分隔。

  4.1.2安全疏散条件

  “密室逃脱”类场所应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的要求设置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等安全疏散设施,密室不宜布置在袋形走道的两侧或尽端。密室内应增设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按照玩家人数配置逃生面具,同时日常照明应符合最 低照度的要求。密室内应设置紧急呼叫装置,需要锁闭的疏散门应设置紧急状态下可以从内部打开的装置,隐蔽式疏散门应设置紧急情况断电后可以自动敞开的装置。

  4.1.3装修和装饰材料

  “密室逃脱”类场所应按照《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2017)的要求设计和选用内部装修和装饰材料,不宜选用可燃易燃材料,不应选用燃烧时产生大量浓烟或有毒气体的材料。确有需要选用木质道具、布艺装饰等材料时,应采取涂刷防火涂料、喷涂或浸泡阻燃液等防火阻燃措施。

  4.1.4消防设施设置

  “密室逃脱”类场所消防设施、器材及消防安全标志的配置、设置应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每个密室内也需设置不少于2具灭火器。内部装修时,不应圈占、遮挡或者拆除原有消防设施,按现有功能分隔后,应核查室内消火栓、洒水喷头、火灾探测器、排烟口等消防设施的保护范围是否满足要求。原有建筑未设置自动消防设施、“密室逃脱”类场所的建筑面积大于1000㎡时,建议安装简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独立式感烟探测报警装置。

  4.1.5用电安全管理

  “密室逃脱”类场所应建立用电安全管理制度,选用合格的电气设备产品,电气设备安装、电气线路敷设应符合要求,不得随意乱接电线、擅自增加用电设备,尽量选用低压电气设备。密室内禁止使用大功率电气设备,开关、插座、照明灯具、电气设备靠近可燃物时,应采用隔热、散热等防火措施,电气线路不应直接明敷在可燃材料上。营业结束时,应切断非必要电源。对电气线路、设备应定期检查和检测,严禁长时间超负荷运行。

  4.1.6内部消防安全管理

  “密室逃脱”类场所应制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消防安全责任人和管理人,营业期间每2小时进行防火巡查。应制定符合场所实际情况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制定每个密室的应急疏散路线,组织员工开展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每半年对员工进行一次消防安全培训,新入职员工应进行岗前消防安全培训,确保每名员工掌握检查消除火灾隐患、扑救初期火灾、组织人员疏散逃生等消防基本常识。

  密室内应设置监控设备,工作人员全程监控密室动态,及时为玩家提供帮助。在玩家进入密室前,应向玩家讲解联系工作人员的方法,灭火器和逃生面具设置位置及使用方法,同时紧急情况下,密室的灯光应能亮起来,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告知安全出口的位置及疏散路线。

  4.2明确监管主体

  为加强对“密室逃脱”类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上级部门应明确监管主体,该类场所从选址、装修改造、使用营业等环节都有部门监管。达到一定规模的“密室逃脱”场所应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进行消防设计审查、消防验收、备案和抽查,从源头上保证“密室逃脱”类场所的消防安全。相关行业部门要形成合力,联合对“密室逃脱”类场所开展消防安全整治。由于“密室逃脱”类场所设置位置较为隐蔽,规模较小,应充分发挥公安派出所及社区街办人员“人熟、地熟、场所熟”的优势,将对该场所的消防监督管理融入其日常工作中。同时建立以保安、巡防、网格员等力量为主的“网格化”消防安全管理模式,实现群防群治,综合治理。

  4.3创新监管模式

  在对“密室逃脱”类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中,要不断推广智慧消防物联网系统和第三方服务,实现巡防、报警、疏散的智能化管理,达到协同监管、多级联动,精准防控。以社区或片区为单位,在“密室逃脱”类场所的重点部位和电气总线安装数据模块,由第三方服务机构进行统一管理,做到第一时间发现隐患,第一时间火灾报警,第一时间启动灭火疏散预案。消防机构、公安派出所、社区等监管部门可通过数据终端,查看分析各场所状态,有针对性的进行抽查检查,节省人力物力,提高监管效率,从而极大地提高该类场所的火灾防控能力。

  5 結语

  综上所述,“密室逃脱”类场所具有较高的火灾危险性,稍有不慎即可能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通过制定有针对性的消防安全标准、明确监管主体、创新监管模式等途径,切实提高该类场所抗御火灾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2018.

  [2] GA654-2006,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S].

  [3] GB50084-2017,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S].

  [4] GB50222-2017,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S].

  作者简介:

  刘升赟,男,本科学历,山西省太原市消防救援支队工程师。

  来源:今日消防

关键词: 智慧消防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产品Recommended products

推荐文章Recommended Article

展开更多
1
点击联系客服咨询!咨询电话:0371-61312101